宇文泰,这权倾朝野的权臣,毒杀了皇帝皇后,另立新主,满朝文武,谁人不知他这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可他偏偏不急着撕破脸皮,依旧装模作样地扮演着臣子的角色,真是个曹孟德第二!他一面暗中窥伺着东南的梁朝动静,一面派出手下侍中宇文仁恕,假借聘问之名,实则前往探听虚实。
宇文仁恕抵达江陵之时,正巧碰上齐国使者也来访梁。梁主萧绎对宇文仁恕礼遇有加,却对齐国使者颇为冷淡。宇文仁恕回国后将见闻告知宇文泰,宇文泰听罢,抚掌大笑道:“这南朝小儿定有所求,所以才对你如此客气啊!”果不其然,不久梁国便派来使者,请求按照旧日版图,重新划分两国疆界。
宇文泰听闻此言,似笑非笑地问梁国使者:“你家主子莫非还想着开疆拓土不成?依我看,他能保住江陵,便算是祖坟冒青烟了!”梁国使者听罢,也毫不示弱地出言反驳,言语间颇为不逊,惹得宇文泰勃然大怒,将其驱逐出境。他望着使者离去的背影,对身旁众人冷笑道:“古人云:‘天之所废,谁能兴之?’莫非萧绎以为自己能逆天改命不成?”自此之后,宇文泰便加紧了对梁朝的谋划。
降王萧詧也时时进贡,不断请求宇文泰发兵,真真是宇文泰的一条好狗!宇文泰见时机成熟,便召来荆州刺史长孙俭,商议攻取江陵的对策。长孙俭口若悬河,侃侃而谈,他的想法与宇文泰不谋而合,于是宇文泰便命他返回荆州,暗中筹备粮草,为日后发兵做好准备。
魏将马伯符早年曾是梁朝臣子,后被俘至关中,心中始终牵挂着故国。他得知宇文泰的计划后,便暗中派人送信给梁主萧绎,将此事和盘托出。谁知萧绎生性多疑,竟对这消息置之不理。
此时,广州刺史萧勃上书请求入朝,萧绎便将他调任为晋州刺史,另派湘州刺史王琳接替萧勃的职位。王琳麾下兵强马壮,深得人心,这让萧绎心生忌惮,便寻了个由头,将王琳调往遥远的岭南。
王琳何等聪明,自然明白萧绎的心思,他私下对江陵主书李膺说道:“我王琳不过一介武夫,承蒙皇上提拔,才有了今日,这份恩情我岂敢忘记?如今天下未定,皇上却要将我调往岭南,倘若江陵有变,我远在千里之外,如何能够及时赶回救援?依我看,皇上此举,无非是怀疑我生有二心。我王琳并无非分之想,更不敢与皇上争夺帝位。为今之计,不如让我担任雍州刺史,镇守武宁,我自当屯田练兵,为国家抵御外侮。如此一来,君臣一心,内外无忧,岂不美哉?”
李膺听了王琳这番话,心中十分佩服,但也不敢贸然向萧绎进言。王琳无奈之下,只得辞别李膺,动身前往岭南。
散骑郎庾季才精通天文,他夜观天象,发现异动,便急忙上书进谏:“臣观测到,今年八月丙申日,月亮侵犯心宿星,而今月丙申日,赤气又侵犯北斗星。心宿代表天子,丙又主楚地,臣担心,不出一个月,江陵必有战事。还请陛下将重臣留在江陵,早做防备,并尽快迁都,以避祸患。如此一来,即使魏军来犯,也只会失去荆湘之地,不至于危及社稷安危,还请陛下三思啊!”
萧绎对天文星象也略知一二,他听完庾季才的谏言,长叹一声,说道:“祸福天定,人力又岂能左右?”最终,他还是没有采纳庾季才的建议。
转眼间,秋风萧瑟,落叶纷纷。西魏大军在柱国常山公于谨、中山公宇文护和大将军杨忠的率领下,浩浩荡荡地从长安出发,直逼梁朝而来。大军一路势如破竹,很快便抵达汉水南岸。长孙俭早已等候多时,他迎于谨入城,问道:“大军此番直指江陵,不知萧绎会如何应对?”
于谨胸有成竹地答道:“依我看,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效仿当年苻坚,耀兵汉淝,席卷渡江,直捣建康!其次,便是将江陵城外的居民迁入城内,据守子城,深沟高垒,等待援兵。最差的办法,便是守在外城,与我军决一死战。”
长孙俭又问道:“依将军之见,萧绎会选择哪种策略?”于谨听罢,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轻蔑的笑容:“依我看来,萧绎定会选择最愚蠢的做法!”
长孙俭闻言,连忙追问道:“将军何出此言?”于谨不慌不忙地解释道:“萧绎此人优柔寡断,生性多疑,而江陵百姓又贪恋故土,不愿轻易离开,再加上朝中上下都贪图安逸,不肯早做打算,所以我断定,萧绎一定会选择最下等的策略,坐以待毙!”
长孙俭听完这番分析,对于谨佩服得五体投地,当即预祝他旗开得胜。于谨等人也不再耽搁,当即率军渡过汉水,向江陵城杀奔而去。
梁朝武宁太守宗均得知消息后,急忙派人向朝廷告急。萧绎得知西魏大军来犯,顿时慌了手脚,连忙召集群臣商议对策。领军胡僧祐和太府卿黄罗汉等人皆认为,两国之间并无嫌隙,西魏不至于出兵攻打梁朝。侍中王琛也附和道:“臣前些日子出使西魏,宇文泰对我十分客气,应该不至于突然发兵才是啊!”
萧绎等人哪里知道,宇文泰早就对梁朝虎视眈眈,他们的一言一行,又岂会在意?萧绎思来想去,还是决定派王琛再次前往西魏,打探虚实。
王琛领命而去后,萧绎却依然心神不宁,他迷信道教,便躲到龙光殿中,召集群臣,高谈阔论,讲解老子《道德经》,试图以此来缓解心中的焦虑不安。
谁知,萧绎正讲到精彩之处,忽然有边骑飞马来报,说西魏大军已经攻陷了襄邓,叛王萧詧也率军前来与之会合,不日便会兵临城下。萧绎听闻此言,顿时吓得魂飞魄散,连忙宣布戒严,并停止了讲经。
没过多久,黄罗汉又呈上一封书信,说是王琛派人送回来的。萧绎连忙打开一看,只见信上写道:“臣已抵达石梵,边境并无异动,之前传闻,皆是谣言,不足为信。”
萧绎读完此信,心中稍稍安定了一些,便又回到龙光殿,继续讲解《道德经》。百官无奈,只得身穿戎装,强打精神,听他高谈阔论。也不知是该说萧绎心大,还是该说他愚蠢,都到了这般田地,他竟然还有闲情逸致研究学问!
谁知,第二天,边骑又送来了西魏大军逼近的军情,萧绎起初还不以为意,可随着战报雪片般飞来,他才意识到,这一次,狼真的来了!
萧绎无奈之下,只得派主书李膺前往建康,火速召回大将王僧辩和陈霸先,命他们火速率军回援江陵。
王僧辩和陈霸先此时正与齐国冀州刺史段韶在边境交战,二人不敌段韶,只得率军撤退。二人接到萧绎的求援信后,不敢有丝毫耽搁,王僧辩当即派出手下大将侯瑱、杜僧明、程灵洗、吴明彻等人,率领大军,日夜兼程,赶往江陵救援。
郢州刺史陆法和也主动请缨,率领本部人马,从郢州出发,赶往汉口,准备顺江而下,前往江陵勤王。谁知萧绎却派人送来一封书信,信上说江陵守军充足,让他不必前来,安心镇守郢州即可。
陆法和无奈之下,只得率军返回郢州。他心中焦急万分,却无计可施,只得命人在城门上涂满白灰,自己则身穿丧服,坐在草席上,对着江陵的方向,终日长吁短叹,以表达自己对萧绎的失望之情。
再说西魏大军渡过汉水后,于谨便派宇文护和杨忠二人率领精锐骑兵,抢占长江渡口,切断江陵与建康之间的联系,阻止王僧辩的援军赶到江陵。随后,宇文护又率军攻克武宁,生擒了梁朝武宁太守宗均。
萧绎得知消息后,心中惊恐万分,他连夜带着妃嫔登上凤凰阁,遥望着夜空中闪烁的星辰,口中喃喃自语道:“客星侵入翼轸星宿,看来大梁气数已尽,朕也难逃此劫啊!”
说罢,萧绎便忍不住流下了绝望的泪水,身旁的妃嫔见状,也纷纷跟着哭泣起来。当天晚上,萧绎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一直等到天色将亮,他才拖着疲惫的身躯,返回寝宫休息。
第二天一大早,萧绎便强打起精神,来到城外阅兵,试图鼓舞士气。谁知,天公不作美,当天突然刮起一阵怪风,狂风夹杂着冰冷的雨水,狠狠地拍打在萧绎的脸上,让他感到一阵彻骨的寒意。萧绎见状,心中更加绝望,只得草草结束了阅兵,返回了城中。
几天之后,西魏大军兵临江陵城下。萧绎得到消息后,连忙下令,在城外修筑栅栏,将整个江陵城团团围住。为了抵御西魏大军的进攻,萧绎又任命领军将军胡僧祐为城东都督,尚书右仆射张绾为副都督,共同负责城东的防御;左仆射王褒为城西都督,四厢领直元景亮为副都督,负责城西的防御。此外,萧绎还将城中的王公大臣,全部派到城墙上,参与防守。
一切安排妥当之后,萧绎这才稍稍松了一口气。谁知,当天晚上,西魏大军的先锋部队便抵达城下,将江陵城团团包围起来。武昌太守朱买臣和衡阳太守谢答仁见状,连忙率军出城迎战。双方展开激战,各有死伤,但谁也奈何不了谁。
西魏统帅于谨见久攻不下,便下令纵火焚烧栅栏。熊熊烈火冲天而起,将整个夜空映照得一片通红。梁军抵挡不住,被西魏大军杀得丢盔弃甲,死伤惨重。城外的栅栏和二十五座城楼,也被大火焚烧殆尽。
萧绎眼看着苦心经营的防御工事毁于一旦,心中焦急万分,却无计可施。他多次登上城楼,看着城外黑压压的西魏大军,只能无奈地长叹一声,摇头不语。
为了排解心中的恐惧和绝望,萧绎竟然做起诗词来,还命群臣一起作诗唱和。如此危急时刻,他竟然还有心思吟诗作赋,真不知他是真糊涂,还是假潇洒!
眼看着城外的西魏大军步步紧逼,萧绎终于沉不住气了,他连忙写了一封亲笔信,派人偷偷送出城去,催促王僧辩尽快赶来救援。信上只有短短八个字:“我忍死待公,何不速至!”
可惜,这封信最终还是被西魏军队截获,王僧辩自然无从得知萧绎的困境。无奈之下,王褒、胡僧祐、朱买臣、谢答仁等人只得再次率军出城,与西魏大军决一死战。可惜,梁军士气低落,再加上寡不敌众,最终还是败下阵来。
萧绎见大势已去,心中更加绝望,他想起之前被自己贬谪到岭南的王琳,便连忙下令,恢复王琳的湘州刺史之职,让他火速率军北上,前来救援江陵。
王琳接到萧绎的诏令后,二话不说,当即点齐本部人马,星夜兼程,赶往江陵。为了尽快将消息传回江陵,王琳派出手下长史裴政,让他抄小路赶往江陵,向萧绎禀报军情。
裴政不负王琳的重托,他日夜兼程,晓行夜宿,终于抵达了距离江陵百里之外的百里州。谁知,天有不测风云,裴政在这里遇到了叛王萧詧的军队,不幸被俘。
萧詧见到裴政后,对他说道:“我才是梁武帝的亲孙子,这皇位本来就应该属于我,你为何要帮助萧绎那个逆贼?只要你肯归顺于我,我保证你能荣华富贵,子孙后代,享用不尽!否则,休怪我刀下无情!”
裴政见萧詧如此说,心中暗暗冷笑,但他表面上却装出一副贪生怕死的样子,对萧詧说道:“小人愿意归顺大王,还请大王饶小人一命!”
萧詧见裴政答应得如此爽快,心中十分高兴,便命人将他押到城下,让他劝说城上的守军投降。裴政来到城下后,大声喊道:“王将军的大军不日便会抵达江陵,大家再坚持一下,援军很快就到!我奉王将军之命,前来通报消息,不料被叛贼所擒,我今日便是拼死,也要将消息传回城中!”
萧詧听到裴政这番话,顿时勃然大怒,当即下令,将裴政推出去斩首。
西中郎参军蔡大业见状,连忙上前劝阻道:“裴政忠心护主,此乃大义之举,若是杀了他,只会让城中百姓更加痛恨我们,于我军攻城不利啊!”
萧詧思虑再三,最终还是答应了蔡大业的请求,放了裴政。裴政虽然捡回了一条性命,但他身陷敌营,无法将消息传回江陵,也只能徒呼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