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去给爷爷奶奶扫墓的时候,注意到墓碑上有故、考、妣的字样,奶奶是前年过世的,这个合墓在爷爷十多年前过世时就给奶奶留了位,奶奶健在的时候,那个“妣”后面她的名字是漆成红色的。以前从没有注意过墓碑上的字,有的碑上还有“显”字,都不明白什么意思。回来做了一些功课,具体查了下资料,这里把自己的理解写一写。
结语
在西周之前,因为没有祭墓的习俗,所以不起坟更不留标志。汉代开始,流行筑墓,于此同时,墓碑也应运而生。立碑起于东汉时期,在坟前立下石碑,刻下死者生前的履历,在缅怀的同时,也是一种颂扬。
墓地是民间在孝道教育下的核心的表达场所。诔文、立碑、祭奠,已经在时间的冲刷下化繁从简,尽管丧葬的仪式感在很大程度上,表达了后辈对先人的孝,也是传统礼教的一种遗留形式,同时墓葬也是我们了解历史的一大参考。但是,时代决定了丧葬的方式,一切繁冗的仪式和筑墓,都要让度给环境资源。
我们可能无法向以前的人那样,知道碑文上的字的具体含意,但是内心的缅怀与思念是不变的。就像《寻梦环游记》里的一句经典台词:死亡不是真的逝去,遗忘才是永恒的消失。所以我们的文化催生了清明节这样的节日,让我们在忙碌的一年里,去祭拜离去的人,也因为这思念,有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般可寄哀思的诗句。
-End-
更多文化相关内容分享,欢迎关注@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