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县梗的由来?曹县是什么梗的视频出之何处?山东菏泽曹县为什么近几年实然火了?
网上很火的曹县是什么梗?
曹县的火与下面这个名叫“大硕的”的精神小伙有关,他是山东菏泽曹县人,经常用正宗的曹县话在视频里大喊:山东菏泽曹县 牛逼666 我的宝贝。
由于人长得有特点,语句魔性洗脑,让世人为之折服感叹,随后很多人开始模仿和调侃曹县,于是梗越来越多。
宁要曹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套房!
山东不能失去曹县,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
去曹县买了十斤牛肉,拿回家一看 9.5斤都是牛B
我国的四大城市为:北上广曹
曹县太繁华,节奏太快,实在混不下去了,我就回我的深圳老家……
我常常因为自己不是曹县人而自卑
世人皆知地球分为南半球和曹半球
古罗马,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古曹县
依稀记得当年的曹美冷战
中国看上海 美国看纽约 世界看曹县
全球通用货币:曹县牛币,唯一发行面值666
我被她抛弃了,她一出生就在曹县,这么优越的条件,我拿什么给她未来。
曹县系(英文:Niu bi 666 ),是太阳系所在的棒旋星系(漩涡星系的一种),呈椭圆盘形,具有巨大的盘面结构,最新研究表明曹河系拥有四条清晰明确且相当对称的旋臂,旋臂相距4500光年。
世界八大板块: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非洲板块、北美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板块、南美板块、曹县板块。
我准备去看看这个大城市,请问港澳曹通行证在哪里可以办世界八大洲,亚洲,澳洲,欧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拉丁美洲,曹州我卖掉了北京的四合院,在曹县买了套二手房,虽然只有二十平米的公寓,但是为让孩子出生有曹县户口,也是值得的。
众所周知,足坛有五大联赛,曹超和德西意法甲。
作为一名十几年的资深曹漂,我感觉压力还是太大了,关键是曹港澳通行证直办不下来,我打算还是回乡下纽约的老家了,毕竟压力还是小一点。
开玩笑也要适度,城市之间的真实差距一定要看清,要客观的评价,纽约在近几年还是追不上曹县的。
一朋友告诉我,曹县人均收入3000,我听完觉得很一般,后来才知道原来是比特币
朋友,你来过曹县吗?
曹县,中国第一县。俗话说宁要曹县一张床,不要上海一套房。
山东不能失去曹县,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
纽约素来享有西方小曹县的美称,近些年倒也能稍微和曹县相比较一下。
但玩曹县梗也要适度,客观讲纽约近几年是追不上曹县的。
有人说让曹县停止发展几十年,或许上海可以超过曹县,言过其实,他一定是没听说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我来曹县拼搏六年了,在这座国际大都市,压力实在是太大了。
世人皆知地球分为南半球和曹半球,即便生活压力大,我也为我生活在曹半球感到自豪。
先别感到困惑,以上这段全部来自于山东曹县的梗。
如果最近你听到有人在玩曹县的梗,不必怀疑是不是有人发错了音。
曹县是山东的一地方,这次出圈的就是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
如果现在在网上搜索,你发现许多诸如此类的——宁要曹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套房。曹县,一个吊打北上广和纽约的城市。
条条大路通曹县,而有些人生在曹县。中国不能失去曹县,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
有的人晒出了自己的曹县护照。
总要去趟曹县吧,去体验比北京更快速的生活节奏,去欣赏比上海更绚丽的都市霓虹,去感受比深圳更迅速的城市建设。
曹县,现代科技和历史文化的完美结合,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标杆,是华夏长河中一颗不可磨灭的璀璨明珠!
有人晒出自己的曹县身份证。
为了孩子将来能在曹县上学,卖掉了上海5套汤臣一品才勉强在曹县5环外买了一套30平公寓,准备落户,没想到上个月曹县新政说公寓不能落户了,我的天都塌下来了。
有人晒自己在曹二环的房子,瞬间觉得自己身价涨了不少。
给朋友征个婚,年纪32岁,身高163,体重175,没房没车,就是有曹县户口。
甚至有人编排了曹县的历史。
“五大文明古国,古中国,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古曹县,因为曹县国王与世无争,自愿将国土纳入中国。”
九九年的外星人协议知道吧?
因为曹县,人类才幸免于难。
太阳系第九大行星,曹县星,因为太小,所以寄生于地球。
P.S 以上都是段子,请勿当真。
曹县梗出圈的原因,最开始源于几年前一个喊麦视频。
在这个视频里,一个穿着土味的大哥一遍又一遍用魔性的声音在镜头前喊这么一句话:
山东菏泽曹县np,666,我滴宝贝!
看过这个视频的朋友估计脑海里已经开始循环这个魔性的声音了。
录一段换一件衣服再来一遍,还是魔性的声音,还是那个“666,我(四声)滴(四声)宝(一声)贝(四声)”
音译版本:扇冬贺仄糙鲜,牛批666我滴包贝儿。
后来有人科普,视频原作者的口音正是曹县话。
由于发音独特的曹县话,再加上大哥的一身土味打扮实在是味儿太冲,这个视频终于成功的让许多人们记住了曹县这个地方。
土到极致就是潮,曹县的“牛逼”就这样被网友们传开了。
不了解曹县这个地方的网友们纷纷开始玩起了曹县梗,怎么玩?
就是一个字,吹。
怎样能凸显曹县牛p就怎么来。
大家一人一句调侃,最开始的“曹县666”梗终于发展成了这样。
如果光是一句口嗨,曹县的梗倒也玩不了这么久。
强就强在,曹县虽然是个小地方,但并不普通。
首先,这个地方直接垄断了日本的棺材市场。
有数据显示,日本有约九成的棺木是中国制造,而这些棺木全是出自这个不知名的小县城曹县。
曹县民众欢迎日本民众购买曹县棺材。在日本人的认知观里,他们并不忌讳棺木,反而对棺木的要求很多,对于他们来说,素洁、典雅、高档的棺木,不仅是死后的归宿还特别有面子。
因此,日本人有一个特殊的要求,“逝者必须要和棺材一起火化”。
聪明的曹县人察觉到了这点,纷纷做起了“棺材”生意。
泡桐木重量轻、易燃、不易变形,是制作棺木的极好材料,这种树“一年一根杆,两年粗如碗,三年能锯板。”
再加上这种树在曹县随处可见,因此,制作棺木原材料的问题迎刃而解。
发展到今天,很多人都不得不承认,如果没有曹县,多少日本人将寝食难安。
由于老本行是贩卖棺材,因此曹县一直还做着寿衣的生意。
早在若干年前,曹县大集镇就已经是全国最大的寿衣集散地,和最大的演出服装加工基地。
如今汉服成为不少年轻人喜爱的服饰,穿汉服出游甚至成为时尚风潮,曹县自然也不会放过这个好机会。
除了向日本贩售棺材,曹县还开始大力生产汉服。
加上本来就有资源基础,做起汉服来更是得心应手。
截止到今年,山东曹县拥有汉服产业链商家2000多家,原创汉服销售额占全国同类市场的三分之一。
为了应对暴增的需求,不少当地的汉服工厂加班加点生产,却仍旧供不应求。
一位博主曾亲自探访曹县,发现曹县的电商行业十分发达。
来到曹县,你会发现这里的服装加工厂并不是我们所想的那种“黑作坊”。
这里厂子内部整洁,机械化程度也非常高。
在互联网覆盖曹县之前,这里曾因经济作物匮乏、产业缺失,导致贫困丛生。
可后来,抓住了商机的山东菏泽曹县依靠汉服,仅用10年就从贫困县逆袭成了富豪县。
曹县在某些地方可能确实无法和一线大城市相比,但就抓住机遇发展自身这点来看,说一句“牛b”也确实不为过。
但外地人喜欢的曹县梗,不止是曹县人,就连大多数山东本地人都表示非常厌恶。
倒不是不能理解,以前山东的对外形象带着土味儿,这几年能看得出山东人拼命的想要甩掉这个标签。
从民众到山东卫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外地人对山东人才稍微有了点改观,结果这一个土味视频直接让山东人民的努力付之东流。
菏泽虽然是个小城,但却是一个牡丹之乡。
视频里这个大哥表露的菏泽形象与牡丹之乡的韵味相差了十万八千里,很多外地人本来不知道有菏泽曹县这个地方,看了这个视频之后对山东有了深刻的印象。
啥印象呢?
以前一提到山东可能想到的是青岛济南,这下可好,提到山东现在只能想到“山东菏泽曹县np,666,我滴的宝贝!”
别说曹县人,全山东人听到都要直接启动DNA了。
自家玩自家的梗不算什么,但当全网都开始玩自家的梗,而且一玩就是几年时,曹县人真的感到非常羞耻。
外地人觉得自己只是在玩梗,曹县人会觉得这是在嘲讽他们。
不是凭借着实力出圈,而是凭借着实力被人嘲讽出圈。
然而一些网友却觉得,大家只是开开玩笑,没有必要较真。
还有人羡慕曹县的走红。
一方面看,曹县的走红的确吸引了很多人到曹县旅游,拉动了曹县的经济。
但另一方面,在曹县人看来,曹县本来就不依靠旅游业带动经济,旅游业说到底也只是起到了一个辅助作用。
用一个土到掉渣的视频,和一堆尴尬到抠脚趾的梗来换取人们对曹县的好奇,显然是有点不太划算.....
比如用夸张的手法来宣传自己的家乡,曹县人应该更喜欢用这种朴实的语言来向大家介绍曹县吧。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我的介绍要结束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哎 ,离别的时候不要太伤心呵,是的 ,是的 ,不要太伤心,让我们一起唱歌吧,让我们一起跳舞吧,不要分什么高低贵贱,大家尽情欢乐吧,我曾经以为生命还很漫长,也曾经以为你还和从前一样,其实我错了,一切全都变了,就在你转眼的一瞬间 一瞬间,我听见你说,多么甜蜜迷人的曹县呵。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一切全都 ,全都会失去,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你的眼泪 ,欢笑,全都会失去,所以我们不要哭泣,所以我们不要回忆过去,所以我们不要在意,所以我们不要埋怨自己,即然我们已经长时间离开了曹县,让我们一起唱歌吧。总盼着曹县能有个好结局,为曹县出份大力,可惜我力不足我的心有余,只有用这篇文章,为曹县出些微溥之力。如果我无能为力了了,证明是我老了。曹县多么甜蜜迷人呵,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你的眼泪,欢笑,全都会失去,所以我们不要哭泣,所以我们不要回忆过去,所以我们不要在意,所以我们不要埋怨自己。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如果你爱上曹县,一定要好好保护她,如果有人想伤害她,你要用恶言去射诬蔑他。最后的最后,我言犹未尽,再概括介绍一下曹县。
山东省菏泽市曹县,鲁、豫两省八县交界处,是东部企业向中西部地区梯次转移的桥头堡和承接带。
曹县属菏泽市辖区,地处鲁、豫两省八县交界处,是东部企业向中西部地区梯次转移的桥头堡和承接带。全县总面积1966平方公里,耕地197万亩,辖25处乡镇菏泽和一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其中17个建制镇、8个乡,1179个行政村,2759个自然村,总人口146万。县人民政府驻曹城镇,邮编:274400。行政区划代码:371721。区号:0530。
交通发展
曹县交通便利,105、220国道和十二条省干道交织成网,四通八达。距日东(日照-东明)高速公路35公里,连霍高速公路35公里。境内济郑、德商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之中。南临陇海铁路,北靠新石亚欧大陆桥,京九铁路纵贯全境。目前,全县共有通车里程2233.79公里,其中,国道两条,即105、220国道,总里程为29.1公里;省道5条,即临商路、聊商路、枣曹路、刘民路、庄青路等,总里程为186.3公里;县乡公路10条,即许单路(63公里)、古南路(42.19公里)、曹梁路(35公里)、岗韩路(18.5公里)、前汪楼----庄寨(24.6公里)、闫青路(17.6公里)、德商路----孙老家(12.3公里)、临商路----韩集(18.4公里)、曹郭路(15.4公里)、韩集----定黄路(7.5公里),总里程254.49公里;乡村路400余条,总里程1763.9公里。
历史沿革
曹县古称北亳,后称磐石镇,建县于明朝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发祥地之一,解放初期由曹县、复程县、齐滨县三县合并而成。公元前1700年,商汤在此建都,成为商朝早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被历史学家称为“华夏第一都”。
在这块土地上,先后养育了治水英雄大禹、第一个奴隶出身的宰相伊尹、古朝鲜第一个国王箕子、哲学家庄子、军事家吴起、农学家氾胜之、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等一批叱诧风云的帝王将相和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著名专家学者。
现存的古遗址有10多处约20万平方米,自然形成星罗棋布的地下历史博物馆,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处。商都文化开发已列入山东省“三山、两圣、一半岛”总体规划,汤王墓、伊尹庙、箕子墓正在开发修复中。曹县是***老区,老一辈无产阶级***家刘伯承、邓小平、徐向前都在这里战斗过。曹县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民风淳朴,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源远流长,素有“戏曲之乡”、“书画之乡”、“武术之乡”、“举重之乡”的美称,著名的豫剧表演艺术家马金凤、崔兰田,亚洲举重冠军马文广,著名举重教练马文辉,书画名家李荣海、张剑萍等都是曹县人。
1988年11月24日,撤销城郊、侯集、青固集、魏湾、孙老家、阎店楼、梁堤头、普连集、韩集、庄寨10个区。
撤销东李集乡,将其行政区域分别划归曹城镇、侯集镇、孙老家镇和王集乡;撤销温庄乡,将其行政区域分别划归曹城镇、普连集镇和莘冢集乡;撤销王吕集乡,将其行政区域分别划归魏湾镇、倪集乡和郑庄乡。
撤销刘岗乡,将其行政区域分别划归韩集镇和桃源乡;撤销王庄寨乡,将其行政区域分别划归普连集镇、青岗集乡和莘冢集乡;撤销秦庄乡,将其行政区域分别划归古营集乡和安仁集乡;撤销孟楼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苏集镇;
撤销袁辛楼乡;将其行政区域分别划归青固集镇、龚楼乡和安蔡楼乡;撤销红庙庄乡,将其行政区域分别划归青固集镇、苏集镇和龚楼乡;撤销祝口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梁堤头镇;撤销北青山乡,将其行政区域分别划归郑庄乡和邵庄乡;
撤销魏庄寨乡,将其行政区域分别划归阎店楼镇、郑庄乡和大集乡;撤销火神台乡,将其行政区域分别划归阎店楼镇、安蔡楼乡、仵楼乡和大集乡;撤销望鲁集乡,将其行政区域分别划归青固集镇、安蔡楼乡和仵楼乡;
撤销仲堤圈乡,将其行政区域分别划归阎店楼镇、朱洪庙乡和邵庄乡;撤销刘尚玉乡,将其行政区域分别划归魏湾镇、楼庄乡和常乐集乡;撤销西田集乡,将其行政区域分别划归砖庙镇、魏湾镇和常乐集乡;撤销白茅乡,将其行政区域分别划归庄寨镇、桃源集乡和大寨集乡。
1996年12月29日,撤销古营集乡、桃源集乡,设立古营集镇、桃源集镇(鲁政函民字67号)。
1999年12月22日,撤销邵庄乡,设立邵庄镇(鲁政函民字37号)。
2000年6月21日,撤销安蔡楼乡,设立安蔡楼镇(鲁政函民字50号)。
2000年,曹县辖16个镇、15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1335422人,各乡镇人口:曹城镇127500庄寨镇56329桃源集镇41351韩集镇43437砖庙镇32749古营集镇46211普连集镇52901魏湾镇60535侯集回族镇36304苏集镇44594孙老家镇45025阎店楼镇51557邵庄镇49783青堌集镇51535梁堤头镇39173安蔡楼镇53843申楼乡25498青岗集乡33601常乐集乡39884大寨集乡19811莘冢集乡30441安仁集乡26670倪集乡44561楼庄乡31800王集乡31155郑庄乡55027龚楼乡29604大集乡37552朱洪庙乡30523南李集乡33305仵楼乡33163。
2001年,曹县辖16个镇、9个乡:曹城镇、砖庙镇、韩集镇、桃源集镇、庄寨镇、位湾镇、邵庄镇、梁堤头镇、阎店楼镇、安蔡楼镇、青固集镇、苏集镇、普连集镇、古营集镇、孙老家镇、侯集回族镇、王集乡、郑庄乡、倪集乡、大义集乡、楼庄乡、常乐集乡、朱兴庙乡、仵楼乡、青岗集乡。
2002年5月14日,省政府批复同意:曹县撤销王集乡,设立王集镇,其行政区域和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截至2002年12月31日,辖17个镇、8个乡。
自然资源
自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至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过境,留下三条故道,自然资源丰富。土地资源共有157万亩耕地,黄河故道区正处于开发阶段,待整理的土地就有30万亩,发展空间非常广阔,有实现“土地占补平衡”的比较优势。
水资源曹县是黄河水进入山东的第一站,黄河水通过引黄工程进入南部的太行堤水库后直接入城。全县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海拔高度自66米降至45米,有杨河、东鱼河、东鱼河南支、定新河、曹北河、新冲小河、白花河、太行堤河、团结河、胜利河、黄白河、引黄干线、贺李河等较大河流,均为淮河水系。地下水丰富,地下水人均占有量406立方米,为全省平均水平的1.47倍;亩均水资源总量293.3立方米,在北方属丰水地区。工业用水1.1元/m3。其它资源曹县石油、天然气、煤炭、地热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十分广阔。劳动力资源曹县劳动力充足,素质较高。
全县农村劳动力数达60万人,其中一半为富余劳动力,具有勤劳、朴实、能干的特点。仅18—30岁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完全劳动力就超过15万人,多数受过专业技能培训,具有较高素质。
农业资源曹县农业资源丰富,曹县属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适宜,光照充足,水源充沛,建国后累年平均气温大于0°c活动积温为5200度,日照时数2640小时,无霜期212天,降水量708毫米。盛产小麦、棉花、玉米、花生、大豆、芦笋、杞条等,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优质棉生产基地县、全国菜篮子工程生产先进县、全国食品工业百强县、全国芦笋生产第一县。2007年4月16日—19日,由中国蔬菜流通协会、菏泽市人民政府主办,曹县人民政府承办的首届中国(曹县)国际芦笋节,在曹县成功举办。
林业资源曹县是全国最适宜植树的地区之一,是国家命名的平原绿化达标县、京九绿化示范县、淮太流域造林项目示范县、沙化治理先进县,是全省桐木制品、杨木制品、柳编制品出口第一县,2004年6月,被中国林学会授予“中国泡桐加工之乡”、“中国杨木加工之乡”、“中国柳编之乡”称号。
目前,全县林地面积发展到85万亩,农田林网176万亩,农桐间作40万亩,杞条8万亩,名特优果园7万亩,林木蓄积量289万立方,林木覆盖率达到28.8%。年育苗1.5万亩,年采伐桐木4万立方,速生杨5万立方,年产杞条12万吨,年产果品1.5亿公斤。
畜牧资源曹县是全国农区畜牧生产先进县、全国青山羊生产基地县和秸杆养牛十佳示范县,获得了养牛总量、秸秆养牛、良种牛育种三个全国农区县第一,也是全国首次规模化克隆牛实验基地。鲁西黄牛、青山羊是全国有名的畜牧品种,牛羊皮张质地细腻,便于分割。农业资源曹县农业资源丰富,曹县属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适宜,光照充足,水源充沛,建国后累年平均气温大于0°c活动积温为5200度,日照时数2640小时,无霜期212天,降水量708毫米。盛产小麦、棉花、玉米、花生、大豆、芦笋、杞条等,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优质棉生产基地县、全国菜篮子工程生产先进县、全国食品工业百强县、全国芦笋生产第一县。
林业资源曹县是全国最适宜植树的地区之一,是国家命名的平原绿化达标县、京九绿化示范县、淮太流域造林项目示范县、沙化治理先进县,是全省桐木制品、杨木制品、柳编制品出口第一县,2004年6月,被中国林学会授予“中国泡桐加工之乡”、“中国杨木加工之乡”、“中国柳编之乡”称号。
目前,全县林地面积发展到85万亩,农田林网176万亩,农桐间作40万亩,杞条8万亩,名特优果园7万亩,林木蓄积量289万立方,林木覆盖率达到28.8%。年育苗1.5万亩,年采伐桐木4万立方,速生杨5万立方,年产杞条12万吨,年产果品1.5亿公斤。畜牧资源曹县是全国农区畜牧生产先进县、全国青山羊生产基地县和秸杆养牛十佳示范县,获得了养牛总量、秸秆养牛、良种牛育种三个全国农区县第一,也是全国首次规模化克隆牛实验基地。鲁西黄牛、青山羊是全国有名的畜牧品种,牛羊皮张质地细腻,便于分割。
【教育概括】
曹县现有国办学校559处,在职教工10819人,离退休教职工3543人,教学班4543个,在校生193435名。①县管学校11处(县一中、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八中、三职高、梁职高、进修学校、实验中学、聋哑学校);在职教工1579人,离退休教职工285人;高中282个班,19684名学生;初中156个班,11416名学生;特教10个班,99名学生。②乡镇中心学校25处,在职教职工6788人,离退休人员3007人;辖小学500处,3463个班,114965名学生。③乡镇中学48处,在职教职工2452人,离退休251人,共有632个班,41271名学生。曹县现有批准的民办学校32处,其中,高完中7处,初中13处,小学17处,教职工1300名,在校生4.8万名。
【医疗卫生】
曹县共有医疗机构35处,其中县直单位9处,包括:县院、中医院、县立医院、公费医院、妇幼保健院、防疫站、结核病防治所、卫生职工中专。乡镇卫生院26处:其中中心卫生院10处,一般卫生院16处。全县共有卫生工作人员3448人,其中县直1550人,占45%,乡镇1898人,占55%,共有离退休人员462人,其中离休10人,退休452人。全县有村卫生室980处,乡村医生1682人。2004年底,26处乡镇卫生院共有业务用房5.65万平方米,占据门诊楼12座,病房楼4座,拥有固定资2618万元,其中设备资产248万元,拥有CT一台,各种型号X光机40台、B超39部、心电图机47台,救护车18辆,开放床位985张,其中中心卫生院513张,一般卫生院472张。在乡镇卫生院中,77%的科室设备较为齐全,3.8%能开展上腹部手术,61.5%能开展下腹部手术,100%能开展正常分娩,38.5%能处理难产,90%能开展中医药治疗。
【行政区划】
曹县辖17个镇、8个乡:曹城镇、庄寨镇、普连集镇、青固集镇、桃源集镇、韩集镇、砖庙镇、古营集镇、位湾镇、侯集回族镇、苏集镇、孙老家镇、阎店楼镇、梁堤头镇、安蔡楼镇、邵庄镇、王集镇、青岗集乡、常乐集乡、倪集乡、楼庄乡、郑庄乡、大集乡、朱洪庙乡、仵楼乡。
【居民习俗】
建造区内传统的民房大部分是土木结构,建筑材料和建筑方法因地制宜,形成地域差别。院墙、屋墙一般用土建造,其方法有多种:一是板筑,流行有数千年,用木板夹出空间,其中填湿土,用脚踏实,再用特制的木板打实、打光,边踏边打,俗称“打墙”。
二是垛墙,就地取土和泥垒墙,黄河滩区居民多用此法。三是土坯墙,将加麦秸和好的泥置于木框(称坯模子)中,把泥滩匀、压实、润平,然后提起模子,干后垒墙。
砖,因造价较高,从前只有富户造砖墙。较富居民只用于泥墙的根基处一米高左右。从前,区内建房都用木梁、木檩。一般家庭多用高粱秸杆、麦秸覆盖房顶,上面再涂一层泥,以防漏雨。只有富人家才盖瓦房。脊兽又称吻兽,有龙头、鸽子、麒麟、公鸡等造型。在瓦房脊上安装吻兽,是菏泽地区的一种建筑习俗。
进入80年代,民居建筑多采用石料、砖料、钢材、水泥等,传统的建筑材料为之一变。区内居民比较注重建房仪式。当房基地选中之后,建房、开工择吉日,俗称看日子。定下时间后,分别请瓦匠掌尺人丈量,请人挖地基打夯,俗称“打地工”。打夯必唱夯歌,俗认为不唱夯歌后世出哑巴。上梁那一天,什么时辰上梁由瓦匠掌尺人提前告诉“主家”(房主)。
时辰的选择,各地不同,一般都选在正午时分,上梁时间一经确定,房主即准备酒菜,购买鞭炮。当梁稳稳当当安安全全地安装完毕后,燃放鞭炮,庆贺上梁成功。
俗谚曰“上梁的酒,古来有”。当天中午,房主、亲朋、匠人、帮工相聚在新房旁欢饮上梁酒。布局区内在房屋建造中有许多规矩与禁忌。
院落布局分为散居、四合院、三合院(簸箕叉)等形式。散居的院落不设院墙,不设大门,这种院落在黄河滩区及其附近地方常见。但黄河滩上的台房虽无院墙,一户一台,界限还是分明的,房台就是院子。四合院由正房(北屋、堂屋)、南屋和东西厢房所组成。正房最高,南屋次之,近街门的厢房又次之,正对大门的厢房最低。大门走向视地理环境而确定。“簸箕叉”,有正房、厢房而无南屋。
菏泽区内从前很少楼房,民居多为平房。因建筑材料不同,特别是屋顶材料不同,又有草房、瓦房,土棚之别。按在院落中的不同位置和其他特殊功用区分:一是北屋,又称正房、堂屋,是四合院、“簸箕叉”中座北朝南的一幢,是一户人家的主要起居屋。二是厢房,又称“配房”,建在正房之两侧,东厢不宜居住,谚曰:“有钱不住东厢房,冬不暖、夏不凉。”东厢多作储存室或厨屋。三是耳房,屋宇式大门,门洞旁的一小间名为耳房,旧时大户人家往往安排长工住在这间屋里兼作门卫,所以也称门屋子。
区内,对房基的选择比较重视。房屋的向口,大部分地方忌正南正北“子午向”(因为庙宇皆“子午向”),正房多取东南或西南向。通常认为新房低于邻居对自家不利,高于邻居,习称“欺邻”,一般前不高于后,左不高于右,所以一般接山房屋,房高相同。有的居民因不遵守这一不成文的规则,常发生邻里纠纷。有的房低于邻居时,通常在自家房顶上安装一个小房子模型,以示房顶加高。建房中的禁忌:如忌“门窗不对”(南北屋门窗必对),忌偏房比正房高,忌院门对正门,忌院门与南房窗对正房窗,谚曰“门对窗、人遭殃;窗对门,必伤人”。最后迁入新居也要择吉日,亲友多携礼来贺。尤其年轻人搬家后,多备烟酒招待亲朋,首先来贺的必定是岳父母,俗谓之“温锅”。
【家族习俗】
古代,境内家族是典型的“九族”制。“九族”制的重要标记是丧服制的“五服”,即“斩、齐、大功、小功、缌麻”,以此确立由本人高祖至本人玄孙之间的九代血亲系统,以不出“五服”论亲族远近,“五服”之内称“本家”,然后推而及之于同宗同姓。
菏泽区内有夫妇一代家庭、双亲子女两代家庭、祖孙三代家庭、四世同堂家庭、五世同堂家庭等类型。传统观念崇尚“五世其昌”、“五代同堂”、“家大业大、人多财多”,所以旧时数世同堂的复合式家庭较多。
建国后,特别是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商品经济的发展,适应男女平等、家庭成员平等的要求,数世同堂的复合式大家庭愈来愈少,家庭逐渐向小型化发展,双亲子女两代家庭占大部分。
家庭成员之间的称谓,各县大体相同,但书面、口语、对人、当面又有许多不同,举要如下:子女对父母称双亲、二老、老人家、爹、达达、娘、爸、妈等;书面或对人称家父、家母、老爷子、老太太等。
祖父、曾祖父、高祖父分别称爷爷、老爷爷、老老爷爷或太老爷爷。对祖母、曾祖母、高祖母分别称奶奶、老奶奶、老老奶奶或太老奶奶。父之兄弟,书面称伯父、叔父,当面称大爷、大爹(二爹、三爹)、叔叔(二叔、三叔)等。
伯、叔之妻称伯母、大娘、大妈(二大娘、三大娘)、婶(二娘、三娘)等。父之姐妹,书面称姑妈,当面称姑姑(二姑、三姑)、妈妈(mámá)等。母之兄弟,书面称舅父,当面称舅,称舅的配偶为妗子;母之姐妹,书面称姨妈,当面称姨。对其配偶称姨夫。夫称妻,为贤内、贱内、内人、老婆、家里、对象、爱人、内当家、孩他娘或直呼其名。称妻之父母为岳父、岳母、大爷、大娘等,80年代,也有称爸妈的。妻称夫为男人、外头、当家的、那一口子、丈夫、爱人、孩他爹或直呼其名。对夫之父母,背后称公公、婆婆,当面称爹、娘等。
80年代,菏泽市、曹县两地,夫之弟、妹对兄之配偶称谓有所变化,即由嫂、嫂子改称姐。对于家务,又称家事、家政,习称过日子。家务的主要决策者是家长。家长又名户主、当家的、掌柜的,在旧时一般是男性壮年,在大家族中,往往是长房长支的壮年男子。在旧时代的家长制家族中,家长具有绝对的权威,对内维持家族秩序,对外代表家族全权处理事务,是旧制度下家庭的支柱。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才有“家有千口,主事一人”的俗语,故而,才将家长以外的家庭成员统称为“家眷”或“家属”。旧时,家务琐事的具体管理者、家务习俗的主要传播者是家庭主妇,又称内当家、内掌柜、管家婆,一般是家长的妻子,即由“多年媳妇”熬成的“婆”。家务劳动主要由妇女承担,即有俗语“整年围着锅台转”。随着社会的进步,妇女参加社会活动越来越多,地位逐步提高,专制的家长制也渐渐被民主家政所代替。家产,俗称家财、家私、家当,主要掌握在家长手中。从前,只有儿子才有继承权,女儿一般不能继承父母的财产。
【社区习俗】
村落境内村落的构成大体有以下几种类型:单一家族村落:最初只是一户一家定居,后来发展成大家族,再分许多户,终于成为一个村落。
如菏泽市的刘善人庄、张庄、大王庄、胡集、张湾;定陶的牛屯、白屯、魏湾;梁山县的乔那里、孔那里、路那里、周楼、肖楼、马叉河、李叉河;单县的孙老家、高老家、郭村等。
这种村落的宗族观念极强。亲族联合体村落:这是由姻亲关系联合起来的几大家族村落,名为钱王楼、岳程庄、马王庄、赵王楼的村落,往往就属于这一类型。杂姓聚居村落:是由大部分无亲族关系的多姓家族结成的村落。这些村落大都傍近城镇、要道等谋生门路较多的地方。互助邻里互助,是代代相传的惯俗,涉及许多方面:在菏泽境内,一家有婚、丧事,村中人都来帮助。
从前,谁家有女出嫁,亲戚邻里各送麦面若干,说是给闺女做体己干粮,名为“送面”。贫寒之家,有此若干白面,可以宽心办喜事。后来,送面改为送鸡蛋、送钱、布料。一家结婚娶媳妇,亲戚和村人或多或少,总以红纸相裹,送一点钱,乡人称作人情份子,这是经济上的相助。到娶亲之日,俗称办喜事,村人不呼自至,纷纷前来帮忙,最后,只不过是吃杯喜酒而已。遇有丧事,从病故到下葬,前前后后都有人相帮。有的村庄还有“一家有丧事、全村都盖锅”的习俗。现在,婚丧事相助的风俗仍在城乡流行,有些地方,继承当中又有发展。修房盖屋中,包括备料当中的伐木、采石、运沙、运土、运砖瓦,开工后和泥、挑水、递料等,都是靠亲邻“帮工”来做的。
生产劳动中的互助,也是千百年来的协作习俗,各地都有不同的形式。如几家几户联合、一家有役畜、一家有车或有大农具,合在一起互相使用。事实上,从自身的生活着想,这种互助实不可免,很少有人不参与这种活动。
【饮食习俗】
境内吃晚饭曰喝汤。旧时,贫富生活差异很大,富者以小麦为主粮,吃白面;一般家庭以高粱、豆子、红薯、为主粮,吃混合面;穷人常年吃不上纯粮食,尤其青黄不接时,以糠菜度日,因此有“半年糠菜半年粮”的说法。建国初期,多数群众常年以高粱、大豆、谷子为主粮。
1976年以前,以玉米面饼子、地瓜干面窝窝为主食。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白面馍成为城乡人民的主食。对饮食的安排,各地也都形成一些惯例。居民口味以咸、辣、香为主。大部分农民都是一日三餐,八九点钟进早餐,下午二三点吃午饭,傍晚只喝汤吃剩余食物,曰喝汤,不太注重晚饭。在单县等少数地方,在秋收以后春耕之前的一段时间里,一日两餐,俗称“两顿饭”。
1980年以后,渐重晚饭,但仍称喝汤。菏泽地区现在通行一日三餐,俗称“一天三顿饭”。主要蔬菜有萝卜、白菜、菠菜、韭菜、土豆、黄瓜、豆芽、芹菜、茄子、辣椒等。随着塑料大棚的出现,县城和一些大集镇的市场一年四季不断新鲜蔬菜。鱼、肉、禽、蛋、油的消费日益增加。烟、酒、糖、茶家家必备。
每逢婚嫁喜庆,宴席讲究色、味、形、器、营养价值等。80年代,宴席档次升级,每席上菜有10个、12个、16个、24个不等。旧时区内群众有聚众吃饭的习惯,到吃饭时都端着饭菜就近聚到一块去吃,夏季多在树荫下,冬季多在向阳处。一边吃饭一边谈论,话题没有中心、没有目的,较多的是谈论生产,也谈外地及当地新闻,有时也品评人物。建国后此风尚存。
【曹县小吃】
牛肉烧香曹州城“曹县烧牛肉”是久负盛名的曹州名吃,该牛肉着色红润鲜亮,肉质细嫩,多食不腻,热食可切块,冷食切成薄片,透香无比,引人食欲,生产历史可追宋代末期。“曹县烧牛肉”首选鲁西南大黄牛为原料,因选肉严格,工艺繁多,调料多样,制作精细,其工艺流程外人鲜闻。
水煎包“水煎包”是鲁西南名吃之一,各县市均有从事此业者,生意甚好,很受当地居民及旅游者的欢迎。
其形状如柿饼,上下有呈金黄香脆的纸状面片,外酥里鲜,口感甚佳。因其馅不同可为素菜、羊肉、牛肉、猪肉多种。调馅主要是求鲜,当日调馅,当日做完。
曹县烧饼曹县烧饼用料考究,烧饼用小麦精粉,经过和、盘、揉、摔等多道工序,包上用香油、盐调和的茴香、花椒等多种佐料而成的油瓤,再经过切花、盘沿、涂上一层糖稀、表面沾上芝麻仁,即贴入炉内烧烤。烤成的烧饼表面黄中透红,用手揭开,底儿、盖儿、芯儿层层分离,香气扑鼻,吃一口保准外酥里嫩,不硬不粘,老少皆宜。并且烧饼品种繁多,有糖烧饼、淡烧饼、咸烧饼,也有火色不同的焦烧饼、烤锅贴、烧饼片,有用面不同的老面烧饼、嫩面烧饼,更有一绝的外形各异,经熟练的刀工切成鱼背、盘花、提花等花形,大大增添了曹县烧饼的异彩及特色。
曹县烧饼历史悠久,据传说当年孔子周游列国时走到曹县,人困马乏,饥不可耐,弟子们向当地百姓讨得些面粉,做成几个饼子,贴在反扣的铁锅上,下面点起炭火,饼子熟了竟然有阵阵的香味飘来,使孔子及众弟子大加赞赏,称其为美食,从此后历经沧桑,逐渐发展成风味独特的曹县烧饼。笔者有诗赞曰:圣人留下美食名,烧饼香飘曹县城。各地游子齐夸赞,小吃享有四海名。
【曹县旅游】
曹县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商都文化开发已列入山东省“三都”、“两圣”、“四半岛”总体规划。
汤王墓、伊尹墓、箕子墓及黄巢出生地等正在开发修复中。外商将投资7亿人民币,对素有诸多美丽传说的“月亮湾”进行开发修建,不久它将成为集度假、娱乐、购物、观光为一体的游览胜地。
曹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拥有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和独特的自然景观,并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
一)、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曹县夏朝前属东夷之地,境内有许多大汶口、龙山、岳石文化遗迹,为尧舜禹活动之地,商王在此立国建